“降薪”难“扩军”更难 中国职业足坛如何渡过难关_赛季
在4月9日中国足协召开“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研讨会”达成“职业足坛合理降薪”共识后的20天里,中国职业足坛公开宣布响应降薪的,却只有中甲俱乐部新疆天山雪豹一家,这样的结果难免令人有些错愕。倘若中国职业联赛重启之日前新疆天山雪豹没有盼来“队友”,疫情期间中国足协的“减薪指导意见”便无实际意义。
这是球员群体最希望得到的结果,事实上中国足协没有“强制减薪”的权力,给出“减薪指导意见”也只是供需要减薪的俱乐部参考执行,因此“降”与“不降”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俱乐部手中。
新疆天山雪豹俱乐部的降薪也经过了3轮谈判才得以实施:本土球员、外教团队和外援的合同都要进行调整,调整的原则正如本报曾经报道过的、相对严谨的法甲降薪原则:高薪球员多降,低薪球员少降,降薪周期从今年3月起至中甲联赛启动。
“我们俱乐部能顺利推行‘降薪’,关键在于队员、教练的理解和支持,降薪方案也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”新疆天山雪豹俱乐部董事长孙爱军说,“其实降薪对缓解俱乐部压力只是杯水车薪,但俱乐部没有亏待过教练和队员,所以大家目标一致就是共克时艰。”
以职业联赛7月重启计算,新疆天山雪豹的球员和教练需要承受4个月的减薪时段:在这个减薪时段当中,外援、教练、本土球员依照薪资水平高低接受50%-10%的降薪,如孙爱军所说,新疆队“原本薪资水平较低”也是降薪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。
上赛季参加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俱乐部共有62家(乙级联赛30支球队,中超、中甲各16支球队,其中多达10家俱乐部在赛季结束后宣布解散退出),新疆队是截至4月27日唯一一家公开宣布“降薪”球队。按照业内人士预测,多数中乙球队薪资水平处于“降无可降”的范围,中超球队的合同相对复杂,降薪的“性价比”不高,因此中甲球队更适合降薪操作。不出意外的话,有了新疆天山雪豹队的示范效应,接下来陆续出现的降薪球队将集中在中甲层面。
“减薪”最终落得雷声大雨点小似乎不是坏事,因为“减薪”只是权宜之计,而“不减薪”是否会带来更大隐患还不得而知。据记者了解,中甲、中乙两级联赛除上赛季末宣布“解散”的近10家俱乐部,还有多支球队在今年这个特殊赛季的参赛前景令人担忧。“不知道俱乐部能不能熬到联赛开赛,就算是开赛,能不能打完这个赛季也难说。”有中甲球员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复杂心情,“足协是要看大家的签字(不欠薪确认表),可大家都清楚有的俱乐部就是跟球员说先签字才有机会拿到欠薪,球员也知道要是俱乐部黄了更拿不到钱,所以只能先签字。”
这是中国职业足坛最大的“死穴”:从中乙到中超,没有任何一家球队能够进入营利模式只能纯靠投资人“输血”,整个赛季俱乐部50%以上的支出要用于球队薪资,再算上梯队、青训的不菲支出,俱乐部已经无暇他顾。
正是入不敷出的残酷现实让中国职业足坛必须加固底座(中乙、中甲两级联赛)才能打下“发展”基础。职业联赛以“商业”为最终目的,这也是和五大联赛相比,中国职业球队反而具备一定“抗风险能力”的原因:疫情期间,五大联赛俱乐部收入断崖式下降,降薪是绝大多数球队保证生存的最直接办法,而不依靠营收度日的中国球队受损程度则取决于投资人的主营业务——中超球队多以房地产投资公司为主,中甲球队以房地产投资和商业控股公司为主,中乙球队投资人则五花八门。
因此和特殊时期的“降薪”相比,新赛季三级职业联赛的稳定结构才是事关中国足球大局的重要难点:天津天海的中超资格疑问从3月初持续到4月底未见明确答复,所涉及到的中甲、中乙、中冠(第四级联赛,业余联赛,与乙级联赛以升降级形式衔接)相关球队的准备工作只能“边练边等”,而在经济下滑的特殊时期,强求基层联赛扩军显然不是最优选择——2018赛季和2019赛季,大约20支球队相继退出中国足坛,投资人资金亏损几乎是唯一原因,新赛季的“限薪”和更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能否起到作用,还要等时间给出答案。
中国青年报
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、文字引用至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!
Tags:- ·人和解除隔离在京首训近期3场热身 对手仍在协商中_训练2020-04-28
- ·高拉特:中国给我实现为国家队踢球梦想 疫情很快结束_生活2020-04-28
- ·中国职业联赛财政调查:过分依赖房地产 整体投入收缩_经济2020-04-28
- ·中超开赛在望!6月底7月初成新节点 足协五一后细化方案_中国足2020-04-28
- ·鲁媒:“天海迷窟”结局或难产 球员透露准入没问题_中国足协2020-04-28
- ·中国足球“希望之星”总是低于预期 后来者应汲取教训_邓卓翔2020-04-28
- ·曝中超预备队打中乙基本成形 俱乐部已收到邀请函_联赛2020-04-28
- ·国内专家:续约体现武磊价值 中国球员适合踢德甲 _董午志2020-04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