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盈足球比分

当前位置: 足球比分 > NBA新闻 > 专访姚明父母:比起打球 更希望儿子做个好人_方凤娣

专访姚明父母:比起打球 更希望儿子做个好人_方凤娣

(来源:新华社 作者:丁文娴 王镜宇)

七十年间,与共和国同龄的方凤娣经历了很多个“没想到”。

1964年,当15岁的她第一次摸到篮球,还无法料到会与体育结下如此紧密而长久的缘分。正如十年后,已是女篮国家队队长的她对美国篮球有所耳闻,但怎会知道,日后自己的儿子会作为选秀状元踏上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。

作为亲历者,见证了一代代运动员的成长,目睹新中国体育攀下一座又一座高峰,方凤娣感慨于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,她的丈夫、同为篮球运动员的姚志源则直言:“现在什么都比以前好,还不是好一点点。”

电线杆下好乘凉

初三以前,方凤娣的生活与体育几乎没有交集。

直到有一天,身材修长的她被上海市静安区少体校教练跟到学校,才开始懵懵懂懂地接触篮球。毕业后,方凤娣进入上海市青年队,1970年调入国家队,19岁的姚志源同年加入上海男篮。

上海的风雨操场,是他们共同的记忆。

“风雨操场”不遮风也不挡雨,是室外泥土地。摔跤后沙土渗进伤口,反复结痂反复摔,总也好不了。夏天方凤娣练完球回家,原本白白净净的她经整日暴晒,爸爸妈妈看了心疼地直摇头。实在天气恶劣,大家就到办公楼里跑楼梯、仰卧起坐、跳绳,“反正教练总有办法”。

姚志源还记得,训练休息时没地方遮阳,大家便排成一溜儿躲进电线杆的阴影里。“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只能进七八个人,四五点的时候全队都能进去。”

后来风雨操场终于盖起了球馆,队员们自己打蜡、做维护,每次训练前先细心地拖一遍地。不过僧多粥少,各队还得室内室外轮着练。

那会儿各方面条件都很简陋。上海队每年发两套衣服、两双回力鞋。“要是碰上黄梅天,两件衣服能干吗?”方凤娣摇着头说。且篮球多急跑急停,后跟和前脚掌的海绵很快便碾碎,磨得脚生疼,鞋帮还经常被汗水浸烂而断掉。修修补补是常态,体工队的老皮匠、小裁缝,各个项目组的运动员都很熟。

从惨败中看世界

尽管如此,相比于前辈,方凤娣、姚志源还是赶上了好时候。70年代,中国体育界正逐渐破除封闭,对外交流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。

其中多数是友谊赛,中国队借此艰难而缓慢地探知着世界篮坛水平。

方凤娣印象最深的是1976年,那时她已是国家队队长,为备战恢复亚篮联席位后的第一届亚锦赛,6月女篮出访日本,对阵前一年世锦赛亚军原班人马——六场真刀真枪的较量,六场惨败,场均输27分。

“世界上篮球技战术的进步,真的是开了眼。”夹击防守、区域紧逼,中国队好多球压根进不了前场。从没见过的打法,队员们都蒙了。

回到北京,方凤娣连体委食堂都不好意思进,“抬不起头来”。大家心里憋着股气,开始“死命练”。

4个月后的香港亚锦赛上,姑娘们打了场“翻身仗”,战胜了日本队。但方凤娣高兴里仍透着遗憾,由于对方多名功勋老将赛前退役,胜利的成色似乎弱了那么一点。

至于其他队伍的考察,就只能靠“临时抱佛脚”了。比如对强敌韩国队,只能在对方比赛时去场边观摩。这种“大家互相都不了解”的比赛一场场打完,中国姑娘们把金牌挂在了胸前,第一次登顶亚洲之巅。

痛苦与荣耀并存

在球队的日子,姚志源和方凤娣其实都挺“痛苦”。

在那个选材大多依赖教练凭眼光看一看的年代,方凤娣“纯粹因为个子高”,被一眼相中。“我训练认真刻苦,但身体素质差,跑不动,跳不起,耐力又不好,打球真的非常累。”

更何况,不够科学完善的训练及康复体系又加重了这份辛苦。

那时主力阵容不怎么轮换,总是五个人从头打到尾。方凤娣的队友里,坚持到三十岁以上的凤毛麟角。她自己也落下一身伤。1976年去日本打热身赛时,方凤娣与队友配合失误,同伴一屁股坐在自己的膝关节上,“咔嚓”一声,一宿没睡着。

几乎没有康复措施,膏药、针灸和推拿,是那时最常见的治疗手段。方凤娣“自己想办法弄了一下”,坚持打完了亚锦赛。直到2009年她去医院做关节镜检查,才知道33年前的老伤是半月板撕裂。

姚志源的情况也没好多少。“练了大概四年,一个膝关节坏了,再过两年,另一个也坏了。”

“一般的伤,拍个片子都很难,别说开刀了。”他回忆,“受个伤骨个折,就和退役差不多了。”

坚持到1979年,带着浑身伤病,他们接连告别了赛场。4年后,女篮姑娘们站上了世锦赛领奖台,转年又拿了洛杉矶奥运会铜牌。方凤娣对这些荣耀如数家珍,看篮球赛,总有份特别的情感在心中涌动。

“篮球是我家庭的传承”

退役后姚志源还会打打球,没有了成绩的压力,觉得“蛮开心”。更开心的是1980年秋天,姚明出生了。

彼时,姚志源正代表上海工人队打九城市篮球赛。当天刚好是决赛,球队的车在医院外候着,比赛7点半开始,7点钟儿子出生,姚志源这才急匆匆跳上车赶去球场,一举拿下冠军。

4岁有第一个篮球,14岁进入上海青年队,16岁背上父亲的号码,姚明曾说:“篮球是我家庭的传承。”

尽管这份传承,并不是姚志源夫妇的初衷。

深知运动员个中辛苦,他们其实不太愿意让姚明重走这条路。比起打球,更希望儿子“做个好人”。“打不出来不要紧,打出来也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,但做人是一辈子的。”

姚明在NBA那会儿,被记者追着问感受,方凤娣总说“没觉得怎么,打球应该努力,我们都这么过来的”。可是到后来,看着儿子接手俱乐部、做慈善,七七八八很多事情,还去上海交大念了书,“真的蛮欣慰”。

篮球是“姚之家”永恒的话题。以前夫妇俩说得多一点,讨论技战术,把经历过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儿子。现在则听得多说得少,“觉得有点跟不上了”。

姚明在不断学习,时代更是大踏步前进。“现在从运动装备、运动场地,到医疗保障、后勤保障、教练团队,都非常齐全。”方凤娣深有体会。

“以前队里顶多配两名教练一个领队,现在看比赛,坐在下面的十几个人,怎么比打球的还多?”姚志源笑着说。

一切都在变,但有些情感如旧。

每次电视上播放篮球,老两口一定会看。谈及某一场精彩的比赛,方凤娣仍会激动得抱紧双臂,“一说起鸡皮疙瘩了”。

曾经的艰难岁月早已化为云淡风轻,风风雨雨篮球路上,他们身后涌现出更多逐梦者的身影。

偶尔,夫妇俩会去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活动现场,指导孩子们打打球。中国篮球的火苗,中国体育人对国家的热血忠诚、对梦想的执着坚守,从姚志源夫妇到姚明到千千万万青春少年,生生不息,星火传承。

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、文字引用至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!

Tags: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搜索标签:
    本站提供球探比分即时足球比分,足球比分007,皇冠足球比分网,足球比分zquu,足球比分90vs
   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
    足球直播 | 足球分析
    © 波盈比分网 All Rights Reserved